《辅行诀》精简版一、五行体用化图解陶隐居曰:此图乃《汤液经法》尽要之妙,学者能谙于此,医道毕矣。经释:肝德在散。以辛补之,以酸泻之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,适其性而衰之也。心德在耎。以咸补之,苦泻之。心 ...
《辅行诀》精简版
《辅行诀》精简版 一、五行体用化图解 陶隐居曰:此图乃《汤液经法》尽要之妙,学者能谙于此,医道毕矣。 经释: 肝德在散。以辛补之,以酸泻之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,适其性而衰之也。 心德在耎。以咸补之,苦泻之。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 脾德在缓。以甘补之,辛泻之;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。 肺德在收。以酸补之,咸泻之;肺苦气上逆,食辛以散之,开腠理以通气也。 肾德在坚。以苦补之,甘泻之;肾甘燥,急食咸以润之,至津液生也。 二、二十五味草木药解 味辛皆属木,桂为之主,椒为火,姜为土,细辛为金,附子为水。 味咸皆属火,旋覆[花]为之主,大黄为木,泽泻为土,厚朴为金,硝石为水。 味甘皆属土,人参为之主,甘草为木,大枣为火,麦冬为金,茯苓为水。 味酸皆属金,五味(子)为之主,枳实为木,豉为火,芍药为土,薯蓣为水。 味苦皆属水,地黄为之主,黄芩为木,黄连为火,白术为土,竹叶为金。 三、五脏补泻方 1.辨肝脏病证治 ①小泻肝汤:枳实、芍药、生姜。在《伤寒》:去生姜,称之为枳实芍散。 ②大泻肝汤:枳实、芍药、甘草、黄芩、大黄、生姜。在《伤寒》:去甘草,加半夏、柴胡、大枣,称之为大柴胡汤。 ③小补肝汤:桂枝、干姜、五味子、大枣(一方作薯蓣)。在《伤寒》:去干姜、五味子,加茯苓、甘草,称之为苓桂枣甘汤。 ④大补肝汤:桂心、干姜、五味子、旋覆花、代赫石(一作牡丹皮)、竹叶、大枣(一作薯蓣)。在《伤寒》:去干姜、五味子、旋覆花、代赫石、竹叶,称之为苓桂枣甘汤。 2.辨心脏病证方 ①小泻心汤:龙胆草、栀子、戎盐。 ②大泻心汤:龙胆草、栀子、苦参、升麻、豆豉、戎盐。 ③小补心汤:栝楼、薤白、半夏、白酨浆。在《伤寒》:称之为栝楼薤白半夏汤。 ④大补心汤:栝楼、薤白、半夏、枳实、厚朴、桂枝。在《伤寒》:去半夏,称之为枳实薤白桂枝汤。 又辨心包病证方 ①小泻心汤:黄连、黄芩、大黄。在《伤寒》:称之为泻心汤方。 ②大泻心汤:黄连、黄芩、大黄、芍药、甘草、干姜。在《伤寒》:称之为泻心汤,去干姜称之为芍药甘草汤。 ③小补心汤:代赭石(一作牡丹皮)、旋覆花、竹叶、豆豉(一作山萸肉)。 ④大补心汤:代赫石(一方作牡丹皮)、旋覆花、人参、甘草、干姜、竹叶、豆豉(一作山萸肉)。在《伤寒》:去干姜、竹叶、豆豉,加生姜、半夏、大枣,称之为旋覆花代赭汤。 3.辨脾脏病证方 ①小泻脾汤:附子、干姜、甘草。在《伤寒》:称之为四逆汤。 ②大泻脾汤:附子、干姜、甘草、黄芩、大黄、枳实。在《伤寒》:去枳实、黄芩,称之为四逆汤及大黄甘草汤。 ③小补脾汤:人参、甘草、干姜,术。在《伤寒》称之为理中汤或丸。 ④大补脾汤:人参、甘草、干姜、术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(一作牡丹皮)。在《伤寒》:去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,变称理中汤。 4.辨肺脏病证方 ①小泻肺汤:葶苈子、大黄、芍药。在《伤寒》:去大黄、芍药,加大枣,称之为称葶苈大枣泻肺汤。 ②大泻肺汤:葶苈子、大黄、芍药、甘草、黄芩、干姜。在《伤寒》:去大黄,加大枣变称葶苈大枣泻肺汤、黄芩汤和甘草干姜汤。 ③小补肺汤: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(一方作细辛)。 ④大补肺汤: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(一作牡丹皮)、细辛、地黄、竹叶、甘草。 5.辨肾脏病证方 ①小泻肾汤:茯苓、黄芩、甘草。 ②大泻肾汤:茯苓、黄芩、甘草、芍药、干姜。在《伤寒》:去茯苓加大枣,称之为黄芩汤和甘草干姜汤。 ③小补肾汤:地黄、竹叶、甘草、泽泻。 ④大补肾汤:地黄、竹叶、甘草、泽泻、桂枝、干姜、五味子。 6.泻方五首:以救诸病误治、致生变乱者方 ①泻肝汤:救误用吐法。枳实、芍药、代赭石、旋覆花、竹叶。 ②泻心汤:救误用清下。黄连、黄芩、人参、干姜、甘草。在《伤寒》:去甘草,称之为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。 ③泻脾汤:救误用冷寒。附子、干姜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。在《伤寒》:去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旋覆花,称之为干姜附子汤。 ④泻肺汤:救误用火法。葶苈子、大黄、生地、竹叶、甘草。 ⑤泻肾汤:救误用汗法。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桂枝、生姜。在《伤寒》:去五味子,称茯苓甘草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