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、相二火解

来自版块 医理真传
46
0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君、相二火解




:君火,凡火也;相火,真火也。凡火即心,真火即肾中之阳
凡火居上以统乎阳,阳重而阴轻也,故居上为用离卦二阳爻是也(注:因离卦二阳夹一阴,阳重阴轻,又居于上所以为用);真火居下以统乎阴,阴重而阳轻也,故居下为体坎卦一阳爻是也(注:真火即肾阳之火,居于下为坎卦,二阴一阳,即阴重阳轻,又居于下所以为体)。二火虽分,其实一气离卦二阳爻,坎卦一阳爻,合之而成乾。人活一口气,即此乾元之气也。因乾分一,落于坤宫,遂变出后天世界,此君、相二火之由来(注:坎离之合为乾卦,人活一口炁,即先天乾元之炁,而非气。乾分一炁入坤,遂变化出君相二诚阴阳之主宰也。
如上之君火弱,即不能统上身之关窍精血,则清涕、口沫、目泪、漏睛、鼻齿出血,诸症作矣。(注:君火弱即上身五官关窍精血不能统摄,那么会出现流涕泪,口沫,泪囊炎,鼻齿出血之类的症状,因上身阳气弱,阳不固阴不摄,血泪属阴,因此精血类的东西会外泄)
如下之相火弱,即不能统下身之关窍精血,则遗尿、滑精、女子带下、二便不禁,诸症作矣。(注:理同上)
顾二火可分,而二火亦胜合,所以一往一来,化生中气(二火皆能生土,上者生凡土,即,下者生真土,即。二火化生中土,先后互相赖焉)(:君火为凡火,无形之火,相火为真火,有形之火,所以上者生凡土,下者生真土,君相之火方生中土,先后天之火相互依存),遂分二气为三气也故曰三元,又曰三焦。经云:“无先天而后天不立,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”,此先后三元之实义也

如中宫不得二火之往来薰蒸,即不能腐熟谷水,则完谷不化,痰湿痞满诸症作矣(上中下三部,可见是一团火也)


如上下二火俱不足,则在上者,有反下趋之症,如心病移于小肠,肺病移于大肠是也;在下者,有反上腾之病,如虚火牙疼,咳血喘促,面目浮肿,喉痹之类是也。(注:此处论上下二火具不足的病症,以表里脏腑的规律进行病移)


其中尤有至要者,有阴气上腾而真火不与之上腾者,有阴气上腾而真火即与之上腾者,此处便要留心。(注:此处的其中即上下火不足的情况,阴气即肾阴,真火即肾阳,阳气弱便不固阴,所以阴气上腾而真火不与上腾;另为阴气上腾,随之出现的阳脱的情况,这种情况更严重)
若上脱之机关已露,其脉浮空,气喘促,尚未见面赤、身热、汗出者,此阴气上腾,而真火尚未与之俱腾也。(注:此处开始论如何辨别上句的两种情况,此处的情况真火尚存,真阳尚可有向上托举之力)


若见面赤、身热、汗出者,此阴气上腾,而真火亦与之俱腾矣。病至此际,真欲脱也(注:此为另一种重症,真阳欲脱之证)
凡见阴气上腾诸症,不必延至脱时,而始用回阳,务见机于早,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,万不致酿成脱症之候矣。(注:此处提示见以上症状不要拖延时机,及早使用回阳救逆的方剂救之;四逆汤等)。
亦有阳气下趋而君火未与之下趋者,有阳气下趋而君火即与之下趋者,此际不可玩忽(注:此处为阳气与君火下趋的两种情况;君相二火弱,阴重阳弱,阳气不能上腾只能下陷。)
若下脱之机关已具,其脉细微欲绝,二便血下如注,或下利清谷益甚,四肢虽冷,尚觉未寒,二便之间,尚能禁者,此阳气下趋,而君火尚未与之俱趋也。(注:阳气下陷但君火尚未随之下陷的情况所表现的证)
若四肢寒甚,二便利甚,不自禁者,此阳气下趋,而君火亦与之俱趋也,病至此际,真欲脱也(注:阳气下陷时君火随之下陷的情况所表现的证)



凡见阳气下趋诸症,不必定要见以上病情,而始用逆挽,务审机于先,即以逆挽益气之法救之,自可免脱症之祸矣。
从下而竭于上者,为脱阳(坎中之阳,天体也,故脱从上),从上而竭于下者,为脱阴(离中之阴,地体也,故脱从下)



阳欲脱者,补阴以留之,如独参汤是也。阴欲脱者,补阳以挽之,如回阳饮是也。(注:此处给出救治的方剂;独参汤:人参二两,37g(清)人参为阴药,滋阴补正气;回阳饮,郑老未做说明)
亦有阳欲脱者,不必养阴,阴盛而阳即灭。阴欲脱者,不必补阳,阳旺而阴立消,此皆阴阳之变也。学者务要细心体会,便得一元分合之义矣。(注:此处讲的实为阴阳极弱之时的极端情况)

    【记】《素问》有“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”、“壮火食气,少火生气”之说,后世另立许多名目,各有解说,亦互有异同。郑氏谓君火属心,居上统阳,阳重阴轻,是凡火,是用;相火指肾中真阳,居下统阴,阴重阳轻,是真火,是体。
    即由于这君相二火上下升降,统一身之阴阳气血,始能维持人体的健康。任何一火不足,或二火俱不足,都能发生疾病,而其中最关紧要的,则是真火与阴气上腾及君火与阳气下趋的辨别。只要见阴气上腾症状,即须早用回阳;只要见阳气下趋症状,即须早用逆挽益气,始可免脱症之祸。一般阳欲脱者,宜用独参汤之类补阴以留之;阴欲脱者,宜用回阳饮之类补阳以挽之(关于独参汤与回阳饮,卷三有详说)。至于阳欲脱者,不必养阴;阴欲脱者,不必补阳,是防阴盛灭阳,阳盛消阴的变局,这是必须细心体会的。程杏轩《医述》引《寓意草》谓:“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,是以百年有常。故阳欲上脱,阴下吸之,不能脱也;阴欲下脱,阳上吸之,不能脱也。但治分新久,药贵引用。新病者阴阳相乖,补偏救弊,宜用其偏;久病者阴阳渐入,扶元养正,宜用其平。引用之法,上脱者用七分阳药,三分阴药而夜服,从阴以引其阳;下脱者用七分阴药,三分阳药而昼服,从阳以引其阴。”可供临症参考。
    各书所论虚火、实火、少火、壮火、阴火、阳火等等,多与这君火、相火的含义不尽相同。程钟龄《医学心悟》本内因、外因以论虚火、实火,而各出四种治法:“实火者,六淫之邪,饮食之伤,自外而入,势犹贼也,贼可驱而不可留;虚火者,七情色欲,劳役耗神,自内而发,势犹子也,子可养而不可害。”驱贼火四法:一曰升散,如升阳散火汤之类是也;二曰清凉,如黄连解毒汤之类是也;三曰攻下,如承气汤之类是也;四曰制驭,如地黄汤之类是也。养子火四法:一曰达郁,如逍遥散之类是也;二曰清滋,如六味地黄汤之类是也;三曰温养,如补中益气汤之类是也;四曰导引,如八味汤之类是也。均可供临证参考。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全部评论 0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说说你的想法......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