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版块 医理真传
82
0

脉分上、中、下,浮、沉、迟、数衡,有力与无力,虚、实自然明,大、小兼长、短,阴阳盛衰情,二十八脉象,堪为学者绳(脉之一途,千变万化,总在这阴阳两字上求之,其要不出浮、沉、迟、数,有力与无力耳。李士材之二十八脉,虽说繁冗,然逐步以言病,亦大费苦心,初学原不可少,此特明其要)
脉学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以后,历代医家多有论述,明李士材二十八脉最为流行,至清周学海著脉学四书,精详条畅,可谓集脉学之大成。其说谓:“总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长、短,八者为之提纲,得其纲则中有主宰,乃可应于无穷。故芤、革,浮也;牢、伏,沉也;代、迟也;促、数也;濡、弱、细、微,虚也;洪(促、牢、滑、动),实也;弦、缓,长也;动、结、滑、涩、紧、散,短也”。并说这些都是脉的位、数、形、势,而其根源则在于阴阳、血气、寒热、虚实的病机。察脉即所以察病机,必须察脉准而后辨病始真。郑氏切脉诗大体与周氏相近,而极简明扼要,便于应用。并谓二十八脉虽繁冗,但初学原不可少,亦属切当之论。较郑氏稍后的蜀中名医家唐宗海,除著《中西汇通五种》外,还著有《医学一见能》一书,以示初学。其中对二十八脉的脉象与病机,有扼要的叙说,特转录以资参考。
    浮脉,轻按即见,主表实,亦主里气内虚。
    沉脉,重按乃见,主里实,亦主里气内虚。
    迟脉,一息三至,主虚寒,亦主在脏之病。
    数脉,一息六至,主实热,亦主真寒假热。
    虚脉,三部无力,主诸虚,亦主素禀不足。
    实脉,三部有力,主诸实,亦主素禀有馀。
    大脉,应指洪阔,主病进,亦主正气内虚。
    缓脉,应指柔和,主病退,亦主胃气有馀。
    长脉,过于三指,主气盛,亦主阳盛阴虚。
    短脉,不满三指,主气损,亦主中有窒塞。
    滑脉,往来流利,主血走,亦主痰饮为病。
    涩脉,往来艰滞,主血虚,亦主瘀血凝积。
    洪脉,涌沸有力,主实热,亦主内虚不足。
    紧脉,劲疾无定,主寒实,亦主身体疼痛。
    细脉,窄小不粗,主冷气,亦主血脉不足。
    微脉,模糊不显,主阳虚,亦主元气败绝。
    芤脉,浮大中空,主亡血,亦主遗精小产。
    弦脉,端直中劲,主木旺,亦主痰饮内痛。
    革脉,浮极有力,主阴亡,亦主阳不入阴,
    牢脉,沉极有力,主寒实,亦主内有积聚。
    濡脉,浮细无力,主气虚,亦主外受湿气。
    弱脉,沉细无力,主血虚,亦主胃气不盛。
    动脉,摇曳在关,主惊气,亦主阴阳相搏。
    伏脉,沉潜着骨,主邪闭,亦主阴寒在内。
    促脉,数中时止,主郁热,亦主邪气内陷。
    结脉,迟中时止,主寒结,亦主气血渐衰。
    代脉,止有定候,主气绝,亦主经隧有阻。
    散脉,去来缭乱,主气散,亦主产妇之凶。
    浮沉分表里,迟数定寒热,虚实分盛衰,大缓辨进退。长有馀而短不足,滑流利而涩艰难,寒、热、紧、洪俱属实,细、微、血气总为虚。芤中空而血亡故道,弦中劲而木乘脾经。革则阳气外越,牢则阴邪内固。濡气虚,弱血虚,虚各有别;动气搏,伏气闭,气总乖和。结阴促阳,辨迟与数;代亡散绝,有去无来。脉法多端,此为总索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全部评论 0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说说你的想法......
0
0
0